波斯特羅姆的「模擬假說」

波斯特羅姆的「模擬假說」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一場高科技模擬,你會如何應對?瑞典哲學家尼克·波斯特羅姆的模擬假說,從未來超級文明的計算能力到創建模擬宇宙的動機,無不挑戰著我們對真實性的理解。在這篇引人入勝的文章中,我們將探索為何你生活在模擬中的可能性大於真實世界,以及這一理論如何在AI與量子電腦的快速發展下變得更加複雜且誘人。從科學到道德,各方觀點交錯碰撞,揭示人類生存的終極奧秘。進一步了解這場哲學與科技的激烈辯論,或許能為你的存在提供新的視角。

我們的世界是否可能只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電腦模擬?這並不只是一個科幻電影般的想像,事實上,瑞典哲學家尼克·波斯特羅姆(Nick Bostrom)在他的著名論文《你正在生活在一個電腦模擬中嗎?》("Are You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便對此加以探討。

波斯特羅姆的模擬假說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前提:

  1. 未來文明的計算能力:假設未來的人類或其他智慧生命形式擁有極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逼真地模擬整個宇宙,包括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和生命。
  2. 模擬的動機:假設這些未來文明可能有足夠的動機來創建這樣的模擬,無論是出於科學研究、娛樂,還是某種道德或宗教原因。
  3. 模擬的數量:如果模擬真的被創建,那麼很可能它們不止一個,甚至可能有無數個模擬宇宙存在。

根據這些前提,波斯特羅姆提出了一個三選一的理論,即下列三種情況中的至少一種必定為真:

  1. 幾乎所有像人類一樣的文明都會滅絕,或者在達到能夠創建模擬的技術水平之前就已經滅亡。
  2. 即使文明能夠達到創建模擬的技術水平,但這些文明對創建模擬並不感興趣,或者出於某種原因選擇不創建模擬。
  3. 我們現在正生活在一個電腦模擬中。

他的論文中詳細解釋了他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他從概率的角度來看,如果未來文明能夠創建許多模擬世界,而我們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表明我們不是生活在模擬世界中,那麼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概率就很高。畢竟只要有一個非模擬的文明就可以生成無限多個模擬世界。因此,純粹從概率的角度來說,我們生活在模擬世界中的可能性要遠大於生活在真實世界中的可能性。

儘管波斯特羅姆的假說具有一定的邏輯吸引力,但也面臨著來自不同領域的質疑。

  1. 計算資源的有限性:一些科學家和批評者認為,創建如此多的逼真的模擬世界需要的計算資源過於龐大,即便是未來的超級文明也難以承擔。
  2. 道德與倫理的考量:另一些批評者認為,創建這樣大量模擬的行為可能不符合倫理或道德標準,因為這等於是在製造一個個充滿痛苦和受折磨的世界。
  3. 經驗與驗證:科學方法的基石之一是可驗證性,但是模擬假說本質上是一個無法被證明的假設,這使得它在科學界的接受度有限。

這些質疑乍聽之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當前 AI 及量子電腦快速發展的當下,計算資源似乎越來越多,而道德與倫理的限制更是在人口增長的壓力之下顯得微不足道。

如果這個「模擬假說」為真,它便回答了我們在上篇提出的「這個舞台從何而來?」。那麼下一個問題便是,為什麼,究竟為了什麼原因會耗費巨大資源去一個這樣的舞台?

上一則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