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男友分手了怎麼辦?從咖喱飯來看

我跟男友分手了怎麼辦?從咖喱飯來看
1.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提到與其勉強維持關係,不如放手讓彼此自在生活。 2. 莊子的齊物論強調要放下主觀執念,用更開闊的心態看待世界。不要被自己的主觀意識所局限。 3. 最後說明了雖然完全的客觀很難達到,但我們可以嘗試用不同角度思考,像旅行者一樣去體驗人生,選擇相信美好。

曾經修讀了田富美老師所開設的〈莊子〉選修,在這堂課之中學習了莊子的內七篇,今天藉由這著機會我想要來講述我的課堂心得。


首先,和老師上課時也有討論過類似的內容,起初的我並無法接受為何人可以完全沒任何期待的生活著,詢問的次數多了,而被老師發現我自己正在經有歷重大的人生變故,前陣子和交往兩年的前男友分手,我對於這段感情的期待是到了有些太遠的地步,希望可以結婚,成家,在兩年前的最初就討論好了。


然後呢?結局是感情中介入了第三人,分手分得可謂十分難看,曾經的我們總是將結婚掛在嘴邊,我認為這就是我的執著,為何他就這麼離去了?比起第三者的介入,我更難過的是他放棄了我們。後來在老師上到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兩條魚與其用浮沫安慰彼此,讓彼此生存,不如在江湖中分別,隨著時間與經歷的增多漸漸忘記彼此。

這句話現在仍留存於我的鉛筆盒,在學到後,我終於願意將前男友的聯絡方式封鎖,此前許多朋友勸我我都不願真正放下,但在學到後我終於願意承認。

是啊,我們當初的分手就結果論而言確實是他的問題,但是呢,在上了大學後,隨著經歷增多後我們早已形同陌路,只是不願放手罷了,這也是許多情侶在步入下一人生階段後分手的原因吧,人的心太容易累,青春的荒腔走板太倉促,短短幾十年,別如此輕易的被情感困住。我願意原諒這一切了,世界不會停止運轉,感情是內心的戲碼,上演在每個舉動,只有我要不要注意的問題。

這是我在這堂課中領悟到的內容之一。

 

而在內篇齊物論中的莫若以明與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講述的是我們該放下經驗世界的執念來看待世界,活著不能用主觀的意識看待,而所見及所思皆由主觀意識產生,所以只能盡量達到這樣的高度,否則不能對事物有期待盡量客觀,像咖喱飯要辦或是不辦這樣的議題中在網路上甚囂塵上,但是他們本質上其實都是咖喱飯,只是因為人們的執念而被影響了情緒。

我了解到了,所謂活著頂多就是一個靈魂在遊歷世界,我們該放下那份對他人的期待,否則只會給自己造成痛苦,所謂情感在主觀的角度中,我們永遠都會對事物抱有己見,更何況在網路資訊衝斥著的現代,有些事情我們也無法求證,情緒不斷的在身上流過,許多事情因此引響了我們的看法,過不到幾分鐘,下一則訊息又可能讓你對這一切完全改觀,這樣實在是太疲倦了,不覺得嗎?

「我覺得這件事太激進。」

「我覺得這件事令我感到難過。」

一切都是以「我」為出發點,確實,有自我的想法是好事,但隨著時間久了,實在是會有疲乏的狀況出現。

我們容易因自以為是而困在主觀的牢籠之中。

當然,莊子提到的至聖之人是不再有執念,但他本人也無法做到,所謂客觀也不是希望我們完全性的放下這一切,而是使用另一種角度去進行思考,當以遊歷世界,體驗人生的角度去面對人生,存在主義的基礎論述就如同莊子所認定的,自然的各種要素皆是物像,並無高低之分,除了重大創傷外一切彷彿變得開闊起來。

我在莊子這堂課中學會了放下執著,這一切對我而言如禮物一般,我時常陷入情緒的囹圄與執著之中,換個客觀的角度並不是盲目,而是要去接納世界的一切。我學到的東西是我所決定的,在莊子這堂課中,我選擇放下執念,去相信美。當然你能說我盲目,但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不是嗎?我不會也不想成為聖人。我只想體會人生,而放下執念似乎是最好的選擇,這就是我在田富美老師的課堂中所學習到的內容。




雜談

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