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老去:累積你的40+肌力存摺

優雅老去:累積你的40+肌力存摺
四十而不惑,也是重啟身體與生活秩序的時刻。40歲後,體力、肌力逐漸下滑,避免肌少症、保持健康從現在開始。肌力不是天生,而是靠鍛鍊累積的「存摺」,透過簡單的伸展、原地慢跑、撐牆伏地挺身、靠牆深蹲等友善動作,打造屬於自己的「肌」本功。健身,讓我們優雅老去,也重新掌握生活的節奏。

《論語》說道:「四十而不惑」,40歲是人生下半場的分水嶺,此時的生命經歷大多已經有所體悟、漸趨穩定,但這個時候,卻也是身體機能衰退的起點,能夠明顯感受到體力的下降、力量的不足,而有力不從心的無力感。2024年8月發表在《Nature Aging》(自然老化)期刊中的一篇論文就提到了「人體的機能衰退並非是線性的,而是斷崖式的衰老」,其中兩個重要的節點分別是44歲和60歲。

許多研究指出,無論男女,過了30歲之後體內維持身體良好機能的荷爾蒙DHEA(脫氫異雄固酮,dyhydroe-piandrosterone)濃度開始下降,到了40歲時只剩下一半,漸漸感受到身體的狀態大不如前。DHEA又被稱作是「荷爾蒙之母」,可以轉換成雄性激素與雌性激素,其中雄性激素又與骨骼肌的合成有關,因此隨著身體的老化、DHEA濃度降低,肌肉量也會跟著下降。必須要刻意鍛鍊,才能保有肌力。

避免肌少症,現在開始鍛鍊「肌」本功

肌少症,是在40歲以上族群中日益受到重視的健康議題,是隨著老化伴隨而來的退化現象,當骨骼肌隨著年紀增長而流失時,就可能有肌肉量不足、肌力不夠與肌肉功能不良的狀況,影響行動。

好在,想要累積「肌力存摺」、顧好「肌」本,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都是最好的時機!適度的運動,可以鍛鍊肌肉、雕塑身型、增加平衡感、維持身體功能與避免骨質疏鬆。無論你是40+、50+或以上的健身新手,訓練的重點都應該放在讓自己「不負擔」、「能持續」與「不受時間與器材的限制」,養成健身的習慣,讓自己優雅地老去。

伸展-訓練身體柔軟度、穩定度

久坐、少動、熬夜、高糖高脂飲食都會使肌肉變得僵硬無彈性,訓練起來會特別辛苦,肌肉常感到僵硬、疼痛的人,建議先從伸展開始。初期肌力不足、活動範圍不夠廣時,牆壁、桌椅、櫃子都是很好的拉伸輔助工具,以下介紹3個簡易的伸展動作:

  1. 胸肌與上背伸展:常常感到胸悶的人必做!站在門框中間,雙手打開放在門框兩邊,,身體往前踏出一步,身體放鬆不出力,利用身體前傾的力量,借力使力,將胸廓打開,並且到感受兩片肩胛骨向內靠攏,每次停留3-5個深呼吸,重複4-5次。
  2. 背部與腰部伸展:瑜伽體式中的「嬰兒式」,先讓自己跪坐在地上,臀部放在腳後跟,上半身慢慢往前延伸,讓胸部、腹部與大腿貼合,配合呼吸,吐氣時放鬆身體,讓臀部往下坐在腳跟上,並且讓雙手再向前延伸多一點,感受到腰部向後與背部向前的深層伸展。
  3. 腿部伸展:瑜伽體式中的「站姿前彎式」動作簡單,雙腳與肩同寬或是併攏,身體向前彎,保持膝蓋微屈,讓腹部盡量貼近大腿,保持頸部與肩膀放鬆,筋骨僵硬的新手很容易有強烈的拉伸感,除了拉開肌肉,這個動作還能達到類似倒立的效果,讓血液往頭部輸送,促進血液循環。

伸展運動可以鍛鍊身體的柔軟度、穩定度,還可以疏通人體的血管,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它是訓練後的舒緩活動,也可以是訓練前的暖身,在沒有安排訓練時間時,或是想休息的時候,做做緩和的伸展運動也是不錯的。

原地超慢跑-強化心肺功能與肌力

只需要規律、持續地擺動手腳,就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原地超慢跑的好處在於雙腳不一定要真的離開地面,即使膝蓋不好、體力不佳的人,只要能夠為身體創造出擺動的韻律,再搭配呼吸調息,雖然是很和緩的運動,但長期下來也能增加心肺功能與肌力,是肌肉存款低的人不錯的起手式,每一次建議以30分鐘為目標,再依照個人的條件與狀態做增減。

撐牆伏地挺身-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也能做

這是上半身的訓練,能夠訓練胸大肌與手臂。面向牆,雙手扶牆、雙腳打開,都與肩同寬,手肘微屈,身體向前靠近牆面,再透過手臂與胸大肌的推力,將身體撐回至原本的位置。這個動作可以依照個人的肌力狀態,透過調整身體與牆的距離來調整難度,越靠近牆越容易,反之則越難。沒有牆的時候,桌子也可以喔。

靠牆深蹲-練出膝蓋的彈性

這是深蹲的變化,能訓練到核心、大腿的肌肉與膝蓋周圍的肌肉,家裡只需要有一面牆就可以做。將背貼牆,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再向前站一步(讓自己有空間可以背貼著牆下蹲),雙腳踩穩慢慢下蹲,使大腿與膝蓋至少呈30-90度,每次停留10秒,起身,再重複這些步驟,每次進行10-15回,一天3次。要注意的是,下蹲時膝蓋不要超出腳踝,膝蓋不舒服的人,可以讓下蹲的角度小一點,才不會造成膝蓋的負擔。

以上運動都是新手友善的訓練建議,而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肌力存摺的基礎線也不一樣,還是要依據自身的狀態做彈性的調整,才不會健身不成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