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下的形,形而上的影(1):觀看之前

形而下的形,形而上的影(1):觀看之前
有時候,我們不是在看世界,而是在看一道影子。可那影子從哪裡來?從光,從物,還是從我們自己?觀看之前,也許該先學會懷疑,看見的,究竟是什麼。

在這個資訊鋪天蓋地、毫無空隙的時代,我們以為自己看見了世界,其實只是不斷接受被篩選過的影像。演算法決定你該看什麼,媒體裁剪了故事的邊界,你的視角則決定了你願意相信什麼。於是,真相成了一層層投影疊加的結果,像霧,像影,捉摸不定。

或許正因如此,一幅看似尋常的迷因圖在網絡上流傳,一個圓柱體,在兩道光源的映照下,投下兩個截然不同的影子:一邊圓潤柔和,另一邊筆直如刃。這是光影的戲法,還是一種更深的隱喻?你或許以為,這只是隨機的巧合,但再看一眼,便會發現它映照出的,或許不只是物理現象,而是維度、視角,乃至我們對「真實」的根本誤解。

從二維的角度來看,陰影似乎是確定的、無可爭議的——它只是光線與物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看起來客觀,毋庸置疑。但這樣的投影方式,卻讓立體的世界變得扁平,讓原本完整的形態被壓縮、裁切,最終僅剩下一個殘缺的輪廓。事實是,陰影從來不是絕對的,它是一種「降維」後的產物——受限於光線的角度,也受制於觀看者的視線。而我們,卻總是輕易地相信陰影,將它當作世界的全部,以為自己看見的,就是事物本來的樣子。

如果再進一步呢?

如果我們不僅停留在二維,而是繼續壓縮這些陰影,把圓形和方形的界線揉碎、混合,最終只剩下一條單薄的線。那麼,那些鮮明的對比是否終將消失?還是,即使降維到最極致的形態,它們仍然保有某種我們無法察覺的不同?我們該問的,或許不是「影子來自哪裡」,而是——影子的形狀究竟是物體決定的,還是觀看的方式在悄悄塑造我們的理解?當你凝視著眼前的輪廓,你能確定,自己看見的就是事物的本質?還是,只是一個恰好存在的光影?

於是,我們開始懷疑:「真實」是否真的存在某種絕對的形態,還是它只是隨著視角的轉換,在流變、在折射、在消逝?這幅迷因圖如果讓你不安,或許正因為它點破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所謂的現實,可能只是一道偶然投下的影子,一個瞬間凝固的形狀。我們以為自己掌握了世界,然而世界從來不曾靜止,它始終變幻,始終游離在我們視線之外。

於是,我們只能重新學習觀看。

不僅看見形狀,還要察覺形狀之外的空白;學習辨識光影,還要洞悉光影觸及不到的地方。因為在光與影交錯的邊界上,我們每前進一步,可能都更靠近真相,也更可能與它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