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分析——面對至愛之人的離去,我們該如何自處?

《孤味》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女性在孤單中選擇放下執念,並處理家庭關係的複雜性。故事講的是一位台南林家的一位母親(林秀英),她在與丈夫(陳伯昌)分開後,一直獨自撐起家庭,把三個女兒拉扯長大,她的另一半在不愛了,且家庭做生意失敗後選擇離婚,而女主角(林秀英)無法接受,陳伯昌去了台北並和一名女子相戀,就這樣過了二十年,林秀英成功將自己的餐飲事業做大,卻在六十大壽生日當天知道了陳柏昌在台南過世的消息。電影主要聚焦在陳伯昌去世後的那段時間,家人們齊聚一堂,面對過去的矛盾和未解的問題。隨著故事的進行,我們能感受到家人之間的互相關心和深厚的情感聯結。不管他們曾經有多麼的不和,最終,他們還是彼此依賴,相愛著。
《孤味》這部電影有太多地方可以進行討論了。
但今天我想先從林秀英和陳伯昌的感情開始討論。
第一看這部電影時,我哭得非常狼狽,那時候是很怕自己遇到這種事
我認為《孤味》這部電影中,女主角和她老伴分開的故事其實反映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情感掙扎。當男方單方面選擇分開時,那份執念和彼此之間未解的心結,似乎成為一個永遠無法填補的空白,使得整部電影充滿了對逝去歲月的反思。
那時候還沒好好愛過人,準確的說是怕愛上。
若遇見不適合但深愛的人,我很容易花一輩子都放不了手
很怕就像電影裡的林秀英一樣,等了二十年,卻只等到對方過世的消息。
執念。
面對心愛之人的離去(無論死亡或分別)是人生中非常重要且必經的課題,而我們對珍視的人而言可能早就成為了過去式,我們會把與對方能聯繫方式都鎖上,太多時間、太多人經過,他們說時間會沖淡一切,可是呢?某些夜晚,我總期待你突然再次出現在我的人生,告訴我你回來了,我們重新開始。
我們曾經擁有的一切太過真實又太有意義,門總是不可能完全氣密,我總相信我們之間的結尾不該潦草如此。可是現實只把你奪走,留下我的疑問,隨風凋零。
《孤味》這部電影對於離去這個議題有了很好的詮釋
從林秀英的想法可以知道:
又不是沒愛過,又不是沒爭取過,但我多希望相伴一生,
在生命停止那刻牽著你的手的人是我
愛上了別人明明也不是你的錯,但我為了我們經歷的那些算什麼
我們的一輩子呢,一紙婚書明是為了情,為何困住的只有我
婚姻不就是這樣嗎?無論如何我們都該走下去
怎麼你失約了
放手後的無奈,你和我唱完了那首名為遺憾的歌
我不能在你死時握住你的手,但我願意為了你放手
無論花開花謝,始終帶著清香
謝謝你陪我走過人生的一段,夠了,是我想要更多
有空,你想的話,回來看看我吧
我們知道所謂愛過的人是再看一眼就會再度淪陷的程度,同時我們也知道試圖留住不愛的人只會讓場面更難看,從電影來解釋,陳伯昌對於離婚這個議題,從開始時的好言相勸,到最後放棄選擇老死不相往來,我們對於留住某人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從不是我們的問題(在不打擾到他人的情況下),那是當你很愛很愛一個人的證明,問題是我們得試著去接納自己的悲傷以及對方的離去,畢竟感情終究是不可控的,可能我們死時都無法決定自己要握著誰的手,有過一段緣份即是幸運。
這樣的執念,一方面可能帶來痛苦,另一方面,也讓人更懂得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希望我們能一起探索這些情感,並在其中找到屬於我們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