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心的調節器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些有關身體活動的建議,例如:做些運動、出門走走、去按摩一下、深呼吸......,如此一來就能幫助轉換心境,特別是當情緒卡住、無法流動的時候,這些身體的活動,就如同一個啟動按鈕,讓體內遲滯的能量流動起來,將那些煩心事、被困住的情緒狀態開啟轉換的機制。
人,從來就不只是肉身而已
「人」是一個整體,由肉身、心智與靈魂所構成。肉身便是「身體」,而心智與靈魂則可統稱為「心」,彼此之間互相影響,這個整體就叫做「全人(whole person)」。「全人」的概念,讓身體不再只是行為活動的工具或是心理情緒的載體,還能擴展出更多的可能性,無需懂心靈療癒技巧、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金錢,透過身體的練習就能為自己的心境提供轉換,這種全人生活(holistic living)的方式,讓我們更加關注在身心合一的和諧狀態,不再把「身」與「心」分開對待,而是看成互相支持、互相調節的隊友,這種雙向調整的機制,為身心靈的健康增添了更多的彈性。
接下來將介紹3個常見且容易進行的身體活動,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轉化心緒。
透過撫觸安定心緒
按摩是各種力道不同的撫觸,比如:力道較重、以經絡穴位為主的指壓;輕柔緩慢、作用在淋巴系統的英式按摩;舒緩肌肉、深層按摩的瑞典式按摩......等,無論是哪一種撫觸的方式都能幫助心情穩定下來。
皮膚是身體最大的感受器官,能夠感受到不同力度的撫觸。無論再怎麼輕微的力道,都會被皮膚的觸覺受器捕捉到,傳送到大腦處理這個觸覺體驗,而皮膚的撫觸體驗主要與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系統連結,幫助進入放鬆、休息的狀態。許多家長會去學習嬰幼兒按摩,透過與孩子們的肌膚接觸來增加彼此的連結,同時也能強化嬰幼兒的安全感,這同樣適用在成人身上,透過撫觸帶來安定。
不同的力道與撫觸節奏,能為心理帶來不同的氣象。在感到焦躁不安、緊張、難過時,力道輕且慢的撫觸方式,能起到安撫的作用,讓身心平靜穩定,在低迷、無力的時候,力道重且快的撫觸,則能夠提振、激勵低落的情緒。
沒有時間去按摩的話,就透過觀想搭配撫觸自己,比如:你想要給自己一點鼓勵、稱讚自己「做得好」,那就閉上眼睛想像你正在摸著自己的頭,或是拍拍自己的肩膀,同時間也真的對自己這樣做,如此也能帶來心靈的釋放。
(蝴蝶擁抱法)
有氧運動會促進快樂物質-腦內啡與多巴胺的分泌
當人處於煩躁、憤怒、焦慮、情緒很滿的時候,身體肌肉是繃緊的,這會持續消耗體內的氧氣,造成體內缺氧,而有胸悶、煩躁、心悸等情況。身體大部分的器官可以忍受缺氧的狀況,但是大腦不行,當大腦缺氧時,就必須開始利用體內的醣類作為能量的來源,在分解醣類時又會產生二氧化碳,讓體質變酸,使身體感覺更疲累,心的耐受度與調節能力也會跟著下降。此時若能增加身體的含氧量,就能改善心累的狀態。
有氧運動是以消耗氧氣為主的運動,同時間它也強化了心肺功能、加深了呼吸深度,為身體帶入更多的氧氣,並且將氧氣更有效地輸送至全身,形成良性的循環。持續性的有氧運動還能讓身體釋放腦內啡與多巴胺,腦內啡能止痛與保持心情愉悅,而多巴胺則能讓人感受到希望與正向。讓自己養成運動習慣,也是在養成積極正向的習慣,還能改善睡眠品質,恢復身心的活力狀態。
呼吸,是身體內建的節拍器
每個人都需要呼吸,自然到不需要特別做什麼或想什麼就會自動呼吸,這使人忘記我們可以拿回呼吸節奏的主控權,進而調整身體的節奏與韻律。回想一下,在生氣、緊張、焦慮的時候,呼吸會變得急促、短淺,而在平靜、放鬆的時候,呼吸則是緩慢而深沈的,呼吸節奏會受到心情的影響,同樣地,我們也可以透過調整呼吸的節奏來改善心情。想要調整心情的時候,試著慢慢呼吸,讓呼吸的品質是深而長的,並且安靜感受怎樣的節奏才是身心舒服的節奏,讓自己保持在那個品質裡。
透過呼吸,也能增加身體的帶氧量,這與前面所提到的有氧運動類似,只差一個是動態,一個是靜態。沒有力氣或是時間去做運動時,好好專注於呼吸品質,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轉換技巧,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只要閉上眼睛給自己幾秒鐘的時間,也能幫助調整身心狀態,例如近年來很流行的478呼吸法-鼻子吸氣4秒、摒住呼吸7秒、嘴巴吐氣8秒,藉此來調節壓力、放慢身體節奏,進而改善睡眠品質。
無論選擇哪一種身體活動來找回心的健康,都要記住「身心合一」的全人觀點,身體活動並非只是鍛鍊體力、促進身體健康而已,也能牽動心的視野、幫助轉念。下次,當心又被困住的時候,記得先讓自己動起來,從最簡單的出去走走,到按摩、運動與呼吸,終能找到心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