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感恩與幸福的真諦(一):在願望與現實之間,打開一扇窗

知足感恩與幸福的真諦(一):在願望與現實之間,打開一扇窗
願望,是人面對不安時最本能的力量。但不是每一個願,都通往幸福。有些願,是你喊給別人聽的;只有少數,是你靜下來,對自己說的。

「祝你如願以償。」

我以前總覺得這是一句很「長輩」的話。像是過年時夾菜給你的人、站在婚禮會場門口等你的人,他們笑著說出來的那種,語氣溫柔,卻帶點遙遠的感覺。

可是年紀慢慢大了,我才發現,那句話,其實是很真心的祝福。

因為人在很多時候,只剩願望可以抓住。像深夜打不通電話時,你對自己說:「只要明天一切順利就好。」那是願。或者是一個人走回家時,路燈忽然滅了,你心裡說:「拜託,不要再有什麼壞消息了。」那也是願。

人會靠願望過日子。只是我們常常忘了問自己一件事:你許的那個願,真的是你心裡的聲音嗎?還是你只是,學著別人許了一個看起來正確的願?

有時候我們太快了。二十歲以前急著要「出人頭地」、三十歲想「擁有穩定」、四十歲想「證明自己沒走錯路」。於是我們許願、努力,拼命地要抵達某個地方,然後到了以後才發現,這裡,好像也不是自己真正想來的地方。那種感覺,像是你點了一道很貴的餐,端上桌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其實只是餓了,並不想吃這個。

亞里斯多德說,幸福不是達成什麼,而是你這個人活著的樣子,是不是合乎一種你自己都能點頭的方式。
你是不是誠實地過日子?有沒有盡責?有沒有節制?有沒有對別人的難處有過一點理解?這些一點一滴的選擇,會在你身上,慢慢沉澱出一種看起來不起眼、卻會在關鍵時刻讓你心安的東西。

那就是幸福。

康德的話更像是一種提醒。他說:「追求幸福不可以違背我們的道德原則。」簡單說,如果你為了自己變好,卻不得不做一些你其實不認同的事,那個「變好」,可能只是你在慢慢變得不像自己。

幸福,不該讓我們變得扭曲。

所以我還是說:「祝你如願以償。」

只是我會更願意相信,那個願望,是你自己安靜下來以後留下的。
不是在大聲喧嘩裡寫下的目標,不是在眾人注視下說出口的宣言,而是那種,一個人走回家的路上,袋子裡還裝著剛買的青菜和雞蛋,你心裡突然跳出來的念頭。

那個念頭不是為了證明什麼,也不是用來和別人比的。只是你心裡知道,這樣的日子,我喜歡。這樣的自己,我願意一直保留。

如果你是這樣許的願,那麼我祝你如願,並真心希望,你願得其所。

知足與感恩的真諦(二):在努力與知足之間,學會怎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