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也是建生

在健身的過程中,讓自己有好的狀態,被別人看見,也在過程之中,意識到慣有的模式,從而看見自己,再突破自己。健身是讓身體健康的方式,健身也是重建生命秩序的方法。
健身講究的不只是反覆練習,還要懂的休息、保有彈性,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確保訓練發揮最大的功效。
想要看到成果,就要反覆練習
熟能生巧、用進廢退,不只是在說生活的技能,也同樣適用在肌肉的鍛鍊上,在幫自己安排每週的健身課表時,要有固定訓練的天數與時長,才能對身體起到訓練的作用,像是每週訓練三次、每次練滿60分鐘,還要分配訓練的部位,今天練上肢、後天練核心等等,交替練習可以避免單一部位的勞損與痠痛,也比較容易讓訓練間隔不要隔太久。
在訓練時,身體的肌肉將訊號透過神經元傳送到大腦,透過反覆地練習,大腦就會記住這樣的運用模式,以後就會變成反射性的動作,自動執行。學會騎單車之後坐上單車就會自然而然地踩踏向前,就是這樣的原理。
訓練很重要,但休息也一樣重要
在安排健身計畫時,別忘記也要適度地安排休息日,安排休息日的目的是為了要讓身體有時間能修復與恢復,沒有好的狀態,訓練也只是事倍功半而已。在訓練時,肌肉纖維可能會有輕微的斷裂、拉扯,所以在健身過後很容易感覺到身體痠痛,必須要讓勞損的肌肉群休息,才不會在過度訓練中導致運動傷害,或感到筋疲力盡。休息日也是讓身心歸整的日子,所謂的「休息」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做一些看似「不作為的作為」,例如:好好睡一覺、冥想、呼吸練習、泡澡、閱讀等等,都能幫助身體與心靈的重置,恢復身心的能量,做好迎接下一次的訓練準備。
訓練時,別忘記要保有彈性
能夠按表操課,保持訓練計畫是很棒的,畢竟能堅持才是讓健身發揮實質效果的關鍵因素!可是許多人在埋頭訓練的時候,忘了給自己保持一些彈性,只顧著要達成自己訂下的訓練目標,卻忘記人體不是機器,可能會因為心情、身體狀況、生活/工作的突發狀況......而影響到原定的訓練計畫,這時候也不用太過苛責自己,給自己多一些靈活調動的彈性,今天沒練到明天加練就好,這週少練了一次就下週補回,適度的壓力是推進力,但過度的壓力就會阻礙訓練的成效!
健身,也是建生-重建生命秩序
很多人在健身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重新掌握自己生命節奏的美好感受。長期的訓練,有助於養成好的習慣,還能透過身體健康狀態的改善,與越來越好的體態,對大腦慢慢建立起正向回饋,而感到心靈滿足,進入到好的循環。健身成功的關鍵因素-「反覆練習」、「懂得休息」、「保有彈性」,其實也同樣適用於人生的訓練之路,幫助重建生命的秩序-透過反覆、不同角度地練習人生課題,搭配適時踩剎車休息,不暴衝過頭,並且記住生命是有彈性的,越能保持身心的柔軟、順應生命之流,人生就可以少一點反作用力,變得更加輕鬆自在與安定。
健身,也是建生,透過身體練習,找到生命的節奏與秩序,若是生活正在卡關,不妨從健身開始,或是改變原有的健身習慣,這將有助於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喔!